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师发展>>其他>>正文

幼儿冲突事件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发布者:于新丽   发布时间:2018/12/10 17:11:52   浏览次数:2252

幼儿在冲突中带来的社会性价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间的冲突是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方式。在解决冲突时,幼儿不仅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敛自己,获得最初的道德认识,学会用这些认识去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而且还得学会考虑他人的愿望和要求,谦让、宽容他人,控制自己,以合适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这样,冲突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导致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中心化的过程。 孙华平、张文新在“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1995)一文中,对儿童冲突行为的心理价值做了初步探讨。他们认为:①儿童间的冲突有利于儿童认知上的“去自我中心”; ②冲突及冲突的解决可以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个体,促进个性化和自我概念的形成;③冲突可以加深彼此了解,明确对方立场,特别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建设性冲突,对于增强友谊有积极作用;④加深了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也提高了社会技能水平。

李丽君在其论文“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2002)中,着重分析了幼儿冲突的潜在教育价值,指出幼儿冲突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能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为幼儿掌握社会交往技能提供互动情境。

胥兴春的“幼儿人际冲突及其应对策略”(2006)中也提出,冲突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表现为:可以促进幼儿“去自我中心化”,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获得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并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黄伟达、王霞玉在“幼儿冲突与幼儿社会化”(2007)中强调了幼儿冲突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既能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又可以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蒋秋芳在其论文“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中,认为同伴冲突有利于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同伴友谊;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所以成人应该正确地对待幼儿之间的冲突,解决冲突时要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使各方当事者都获得积极的体验和认识,使幼儿在冲突中获得认知、人格、社会性等方面的最大发展。

冲突的类型

蒋秋芳在其论文“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将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根据其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亲社会策略、负向策略和中性策略。其中亲社会策略包括请求说理、协商交换、道歉安慰、谦让;负向策略包括互不相让、抢、攻击、物质贿赂、威胁、情感性策略、屈服;中性策略包括告状(求助教师、求助同伴)、策略综合、放弃离开、同伴介入、教师介入。

胥兴春的“幼儿人际冲突及其应对策略”(2006)中也提出,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策略有:强力维护策略、离开情境策略、同伴协商策略。

解决策略

表格中,幼儿遇到的问题及性质是大部分幼儿都会遇到的,也可以说是代表性的问题。在解决策略上也都在学者蒋秋芳的三种类型中。但是每个班的情况不一样,就像学者赵丽君提到的幼儿园人际氛围一样,如果要解决并帮助幼儿在争执过程中有效的促进各方面社会性的发展,还要从每个幼儿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从教几年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解决策略,如下是我的一些方法:

1、老师要冷眼静观,放手让幼儿自主解决争执。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家长和教师应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并冷静、客观地观察与了解。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的言行,或从侧面了解他们发生冲突的原因。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要试着让幼儿自己去解决矛盾。做到既关注幼儿的冲突,又尽量不进行干预,而是让冲突自然地发展,自然地解决。如果幼儿自己自主解决了,如表格中虞凌睿小朋友与同伴发生的争执,老师可以先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言行举行,不过问,事后问清他们是如何协商解决的,对他们做得对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诱导他们遵从交往的规则,掌握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

幼儿年龄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表格中的贺睿涵小朋友,老师并没有直接去阻止他的行为,而是在其他同伴的告知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后自己主动退出。当幼儿自己不能解决冲突而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时,成人应稍加干预,并设疑引导幼儿去思考和解决矛盾。   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争执中,彼此间必然会阐述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或坚持,或放弃,最终达到与同伴协调。这实际上是一种练习过程,日积月累,就将学会如何与他人协商解决问题。所以说,对幼儿间的冲突,一般情况下,成人不必过早地出面干预,最好让幼儿自主解决。经过冲突及冲突的解决后,幼儿会逐渐发现不用争执也能解决许多问题。这样,幼儿间不必要的冲突也就会愈来愈少,同伴之间的关系也会愈来愈和谐。   2、老师要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争执,习得解决争执的策略。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幼儿自己解决不了而又有可能导致局面恶化,或幼儿间发生较大问题的冲突,且幼儿要求家长或教师介入,成人应适当地以平等的身份介入,以同伴的角色调解。如倪芮小朋友,看到同伴插队,告诉老师,通过老师的及时纠正,这样插队的幼儿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

在解决方法中老师可以以中间人的身份让幼儿互换角色想一想,如表格中的杭希可小朋友,因为自己的心情,而打了同伴,请她想想如果你是你的同伴,你觉得这样做对吗?从中引导幼儿理解双方,懂得与同伴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要体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慢慢悟出道理,明白在同伴交往时应该怎样照顾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或提出建议,如表格中的李瑞涛小朋友,是班上活泼类型的代表。平时讲话声音比较大,所以在和同伴一起游戏时,会以为在吵架,也容易和同伴发生争执,所老师会平时关注的多一些,在发生不当的行为时,如争抢行为,老师并不能单纯地禁止,而应使双方幼儿平静下来,先让他们说说各自的理由,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它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让幼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对还是错?这样做行不行?然后引导幼儿讨论,该怎么办?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让幼儿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最后使他们既达到互相谅解,又学习、掌握了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策略。   3、老师还应适时教给幼儿一些解决冲突的知识与技能。   要解决行为问题,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就是要让幼儿懂得应该怎么做,及为什么怎么做的道理。单纯地给幼儿讲道理,不容易让幼儿明白。因此,家长和教师要适当、适时地运用幼儿身边发生的实例让幼儿懂得:①如表格中的任星宇小朋友。他人在玩时,如果你想玩,应当与人商量,征得他人的同意。②与小伙伴一起玩时,如果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一致,应该协商解决,或按理论处,或轮流,或较量后妥协;③如表格中的贺睿涵小朋友。与小伙伴一起做事时,如果自己的意见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则应该作出退让,以免使活动中断。那怕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应在活动结束后,平静地和大家谈。④游戏过程中,如果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如表格中的李瑞涛小朋友。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不能讲难听的话,更不能使用武力。

总之在幼儿争执中,教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不能光以成人的想法来解决问题,或是随便的应付,以上的几种方法我在班上已经实行过,针对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可能有些方面涉及的还不是很全面,这在以后要通过学习以及实践中摸索,让我更充分认识幼儿同伴争执、冲突,挖掘冲突中深层次的心理价值,促进幼儿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