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在幼儿阅读区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心得
幼儿的阅读过程是识别——分析——联想——推理——预测的过程。 幼儿通过口头语言与书面文字相对应,获得对阅读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成人不仅丰富和扩展婴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在书中在认出他已经熟悉的事物,也能够使他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的东西,而且可以丰富应有的词汇,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现实思维的能力。
(一)早期阅读的培养目标
儿童阅读能力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阅读发展要求,才能形成一个逐步递升的早期阅读目标体系。
(二)早期阅读教育的活动模式
1.创建一个支持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
(1)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利用活动室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的一个角落,投放多样化的可供幼儿随意取放的图书。图书画面应以图为主,文字为辅,角色形象活泼有趣,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
(2)选择适宜化的幼儿读物。适宜化的幼儿读物是指材料的难度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3)创设会“说话”的文字环境。要让幼儿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起对汉字特征的敏感性,了解汉字区别于其它符号的特征,并把汉字与实物、意义联系起来。
(4)投放有趣的书写材料。幼儿的书写其实是一种用纸笔作为工具的游戏,是一种“假装读写”活动。但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规读写的自信,建立初步的读写规则。在阅读区投放一些纸和笔、迷宫图游戏交通图等,为幼儿的随手涂鸦提供支持和帮助。
2.创设一个支持幼儿阅读的精神环境
(1)保证一天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经验的获得,是日积月累,多次探索尝试的结果,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需要持久的、长期的引导和培养。利用餐前饭后,入园后放学前空余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坐下来安静阅读。
(2)关注并鼓励幼儿的阅读行为。成人对幼儿阅读行为的关注和赞赏,是幼儿获得持续阅读行为的最佳动力。幼儿专注地阅读,积极地表述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都需要教师仔细倾听,表示赞赏的表情与动作的鼓励。
(3)经常性的师幼共读引导。教师参与幼儿的阅读,一方面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在翻阅、指图、读文字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图书中的人物、角色、主题、情节等关系,能使幼儿更快地学习到自主阅读的技巧。
(4)开展 分享阅读成果活动。经常性地引导幼儿把阅读的故事讲给同伴听,画下来送给朋友,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游戏活动,张贴涂写的便条和信件等,使幼儿充分享受使用书面语言和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其它形式的乐趣。
(三)早期阅读的方法
为了保证早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遵循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这个总原则,依照阅读的识别、分析、联想、推理、预测五大层次的过程原理,总结和归纳了在过程性阅读和应用性阅读这两大方面的阅读方法。过程性阅读方法如下:
1.自我感受法
指幼儿自主阅读、自己观察、自我感受,获得图书信息的方法,重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让幼儿获得有序阅读的经验。此方法经常在集体阅读教学活动中广泛运用和师幼共读时配合使用。
2.师幼共读法 指教师和幼儿一起翻阅图书,通过教师有序地讲读帮助幼儿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方法。此方法重在教师良好示范阅读的演示,生动活泼的讲解和开放互动的提问的运用,促使幼儿理解图文对应,明白符号与文字关系转换的重要方法。
3.悬念提示法 即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在图书故事情节发展的精彩处(或关键点),突然打住,促使幼儿去想象和猜想,引发幼儿的阅读期待的方法。此法重在培养幼儿的阅读预期能力,更有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形成。可运用在每天半小时的亲子共读和幼儿阅读角活动中,也可以在集体阅读过程中使用。
4.问题设疑法 指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或阅读过程中,教师或幼儿提出一个难题情境,促使幼儿去阅读和思考的方法。如,带幼儿外出散步后,幼儿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到冬天要掉叶子,有的树却不掉叶子呢?”教师可先不回答,提议幼儿到书中寻找答案。这样做,让幼儿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去阅读并理解图书信息。
5.符号阅读法 指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并茂的图书中的符号信息视读,来感受和理解图书内容的方法,此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儿对符号的敏感性、理解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如,在图书中看到人物上方的三个“?”,可理解为此人物碰到了难题或在思考问题。如在图书中看到一个凸现的关键词,可以从词义出发来理解整幅画面。
6.体验表现法 即指在阅读活动的结束阶段或延伸活动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理解图书内容和主题的表达方法,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的充分结合,有助于幼儿对图书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的迁移和积累,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7.讲读法 指幼儿在自主阅读后,向教师和同伴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的方法,重在帮助幼儿把视觉的视图活动和听觉的读图活动结合起来,其特点是把观察、理解和表达充分相结合,在指指认认、说说讲讲中达到阅读的目的。此方法尤其适合在图书角阅读中使用,开始运用时,以单幅图片为主。熟练阅读后,可进行多幅图书的讲读。
8.查读法 指幼儿以查阅寻找资料和答案为主的阅读方法,旨在帮助幼儿形成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领会图书之神奇。在帮助幼儿掌握此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图书的种类和功能,让幼儿体会自主阅读的乐趣,并重视查读资料后汇集资料过程中的交流活动的情感体验。此法可在亲子阅读中广泛使用,成人在幼儿查读中要提供环境(图书馆的带领、图书室的借阅、上网等)上的支持和协助。
9.画读法 我国的汉字和图画,本有着渊源已久的亲缘关系。实际上,文字的产生也是从图画的表意性质逐渐演变为符号表意的,用图画来再现阅读内容是帮助幼儿阅读的重要方法。通常,我们让幼儿在自编小报,自编图书活动中运用此法。即幼儿根据教师提供或幼儿自编的故事(或诗歌)来绘画图片,此法有利于幼儿形成对图文互译的认识,也有助于幼儿想象、记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10.问读法 指幼儿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方法。此方法让幼儿带着责任意识阅读,培养勤学好问、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运用此法时一要注意在阅读之前的提示,二要组织在幼儿提问后的谈论,三要乐于回答幼儿提出的疑问。
以上方法不是孤立的,可互相结合、相互渗透、交叉运用,以达到早期阅读活动生动、有益、愉快、高效的目的,促进幼儿在阅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歌颂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