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
一、学习目标
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基本形式与基本规律;
掌握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
能够独立撰写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案。
能够执教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能够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并尝试着提出建议。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根本目标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特殊目标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基本保证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
音乐作品是教育的媒介,
审美感动是教育的手段,
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是:
(1)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
(2)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来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
(3)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参与音乐实践、享受音乐实践、并同时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
游戏性:
内容、形式、方法
综合性:
形式、过程、目的
整体性:
学习对象、学习氛围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
实践原则:参与音乐表演实践
和谐原则:目标、过程、评价
低耗高效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途径
1、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
2、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
3、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撰写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
(二)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
儿童 社会 学科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
教育目标的筛选
教育目标的整理
教育目标的表述
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深度上的有序性)
1、总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 3、单元目标活动目标(学习重点)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广度上的有序性)
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划分:
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按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划分:
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
3、按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划分:
以人为对象(自己、他人、集体)、以物为对象(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场地、环境)
三、新《纲要》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四、幼儿园音乐活动目标的撰写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编写原则
1、系统化的原则
2、系列化的原则
3、行为化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
(1)“音乐”素质发展要求——学习音乐
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能力的发展
(2)“学习”素质发展要求——学习学习
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3)“做人”素质发展要求——学习做人
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2、系列化的原则——循序渐进
(1)能力目标的系列化
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
(2)材料目标的系列化
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材料在教育要求上的循序渐进。
3、行为化原则
1、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
2、必须针对将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含的教育潜力。
3、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的特定的可见行为。
行为化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1)必须固定使用幼儿或者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
(2)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要时也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属于哪一类发展的总目标。
(3)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的限定语。
上一篇: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劳动生活课程
下一篇:邀请课:大班体育《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