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是关于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目标、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教育实践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
幼儿园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这不是个别环节要做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
课程游戏化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让幼儿园课程更加适合幼儿,更生动、丰富、有趣。
一、游戏具有四种价值:
(1)发展幼儿身体
(2)培养幼儿高尚道德
(3)能使幼儿脑筋锐敏
(4)为幼儿休息之灵丹
二、游戏与教学融合的关键:游戏与教学互为生成
(1)教学生成的游戏,即为预设的教学目标提供游戏经历。
如教师要教幼儿“沉浮”,那班级幼儿对沉浮经验水平怎样呢?这就要为幼儿提供有关的游戏材料,让幼儿玩,教师在幼儿玩的时候注意观察幼儿,这个叫做初始学习,是教学的经验准备。然后,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来组织“沉浮”的集体教学,帮助幼儿提炼经验.除了初始学习外,还要练习和巩固已有经验,规则游戏就是练习和巩固,这类游戏讲究游戏策略。
(2)游戏生成的教学:即抓住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延伸为教学活动。
教师要观察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从游戏经历中捕捉教学的契机,包括即时指导和延伸活动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即时指导就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及时介入。延伸活动就是游戏结束以后,教师看到了游戏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教师就把它延为后来的教学活动。
三、目前教学游戏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游戏玩法与幼儿经验平不符
(2)游戏结束缺乏反思意识
(3)游戏主题不贴切教学目标
(4)游戏观察意识和能力缺乏
(5)游戏体验存在游戏精神的缺失
四、教师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1)目标与玩法
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设计成玩法,体现教育性;
(2)玩法与玩趣
要用可变化的过程来刺激玩兴,体现可玩性
(3)玩趣与发展
基于幼儿发展的内在动机激发玩智,体现适宜性
(4)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
(5)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
(6)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
五、教学活动游戏化:有情、有境、有趣、有意、有精神
(1)有“情”一一内容的由来
(2)有“境”一-适宜的情境
(3)有“趣”--环境丰富适宜
(4)有“意”-高效率达成活动目标
(5)有“精神”一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
(1)会观察,有目的、有价值的观察;
(2)会提问,能发现问题、能提出问题;
(3)会研究,有方法、有策略
(4)能发现,有价值的教育经验:
下一篇:理发员